【海外交流生访谈】系列之一――阎菲 应用语言系2009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发布时间:2013年4月3日 18:25:43 浏览次数:
交流经历:
2012年暑期参加新加坡、马来西亚汉语国际教学实习项目
2013年2月被国际汉办选派为赴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储备人员
目前正在接受国家汉办组织的集中培训
记者:从新马回来之后感觉到自己有哪些变化?
阎菲:是有的,无论是教学方面、心理方面还是视野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首先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很多不同的文化。比如课堂上,中国的课堂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课堂有很大不同。中国的课堂更注重理论型知识,而且学生相对比较沉静。而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课堂教学则更注重实践和应用型知识,同时学生也更加活跃。尤其是新加坡的课堂,完全是在国内见不到的景象。课堂上学生做什么都有,再加上汉语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学,大家对于汉语的重视程度也不同,上好一堂汉语课对老师的要求就特别高。
记者:你在项目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阎菲:困难其实算不上,只是在跨文化交际方面,比如着装、生活习惯方面。像现在的赴泰培训,还要学习泰语。不过这也不能说是困难,因为你想做一件事情,有兴趣,就不觉得难。
记者:这段经历对你现在的培训有哪些帮助?
阎菲:首先就是我比其他同学多了一些海外交流的经验,对于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海外经验是很重要的。这让你真正走到课堂里观摩学习并亲身教课,这样比只在学校听老师讲理论要更实际,毕竟听别人告诉你如何教和你真正走上课堂去教课永远是两回事。
记者:你对未来的规划是什么?
阎菲:我觉得自己现在还很年轻,应该多学习。如果能有锻炼的机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对我来说都是宝贵的。至于规划,现在我能做的就是顺利通过赴泰志愿者培训及考核,希望可以很好的完成在泰国的教学工作。
记者:对于未来参加项目的同学有什么建议?
阎菲:我觉得我培训的时候有个老师说的一句话挺好的,“教学就像开车一样,老师教了再多的方法,如果不自己去开,再多练习也是没用的。”新马这个项目,两地的学校会安排很多课让你去操作实践。我们去年参加项目的10名同学都在中学任教,校方安排了作文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剪纸、书法等课程,有时还要根据当地学校教材制定课程。对于今年要参加项目的同学,希望可以自己先做一些教学素材的储备,这样可以更快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