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纵横】系列之五 统计学教学方法改革感想及实施办法
《统计学》是经济与管理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夯实数学、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处理统计数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
我院经济与管理系统计学现行教学计划为市场营销专业48学时,工程管理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32学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0级32学时,11级48学时。
现行统计学的教学方法,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感到存在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1.自建校以来我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一直注重课堂上理论的讲述,学生通过理论的学习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但是与实践脱节,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差,对于课堂上讲的理论知识理解不透彻,有些学生在应用时生搬硬套,不能灵活应用。
2.在学习统计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能感觉到手工数据处理的繁琐性,希望能够借助计算机解决问题。
3.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企业对相关统计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而向老师寻求帮助。
4.学生在组织调查收集数据信息方面的能力较弱,在学术论文的撰写中不能够或很少用数据说话,缺少相关的锻炼。
5.参加全国统计学骨干教师精品课培训过程中,了解了统计学实践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以及开设实验课的经验。
基于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对统计学的教学方法应当予以改进,增加实践环节,这样做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数据撰写调查报告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有利于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办法主要是从增加实践环节入手来解决上面所说的问题。
首先,希望各专业增加学时至48学时,在此基础上增加实践环节是有保障的,这也是保证教学内容不缩水的底线。现行几个专业的统计学教学32学时,如果32学时的基础上增加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已经不可能完成。
其次,实践环节(这里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学时设置为8-16学时。
最后,实践环节主要是在机房进行,所利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为excel和spss软件,在教学中着重介绍这两种数据分析工具。(经济与管理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