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系列风采之二:应用语言系关平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6日 10:04:49 浏览次数:

 


关平,女,汉族,1989年出生,777电玩城官方版应用语言系汉语言(对外汉语教学)专业2008级在读学生,现为中共预备党员。学习成绩优异的她曾以610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她多次参加校内演讲、朗诵、书法等各类比赛,并获得好评;她还是老师和同学眼里全面发展、以身作则的好班长。在777电玩城2010-2011学年度奖学金评选中,关平光荣地拿到了大学生活的金奖――“国家奖学金”。


“三步走”的学习方法


说到学习方面,关平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法,而这套特别的学习方法源于她对学习的认真领悟和思考。关平从来都不会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她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分为三个步骤:一是“阅读”,二是“理解”,三是“思考”。


首先是“阅读”。她表示,无论是什么科目,阅读都是摆在首位的。我们可以先浏览整个内容,了解所学内容的大致框架,知道书本上说的是什么。关平认为,“阅读”的过程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学习的前提,也是后面两个步骤的基础。只有先“看透了”,才能进一步学习。


其次是“理解”。在充分了解所学知识的大意之后,我们不能囫囵吞枣,直接背了却没有确切的领会知识,那是失败的学习方法。关平所谓的“理解”,即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内容的来龙去脉又是什么,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理解是学习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与机械化记忆相比,事半功倍。


最后是“思考”。“思考”是避免学习中生搬硬套的重要前提,它是在已有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对新的内容加以吸收,将自己所理解的知识变为己有,然后做到活学活用。这样一来,知识的“保质期”更长,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


“四个学年”的经验分享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收获荣誉的同时,关平也笑着提出了一些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分享一下她的经验。


大一是发现自己的过程。刚刚经历过高考的新生们也许有种完全释放和松懈的感觉,难免会有些许迷茫。但需要切记的是,不要因为迷茫就将自己宝贵的时间荒废掉。关平建议大一的同学多参加校内外的实践锻炼,多认识新的同学和朋友,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去丰富自己的人生和社会经验,加快适应大学生活的步伐。另外,在发现自己的过程中也不能把学习落下,要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大二是积累自己的过程。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大学的生活和环境相对适应了很多,独立学习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锻炼,这时就应该为自己定一个宏观上的计划了。在关平看来,大学一年级参加活动的重点,不在于你是否获得了名次或者奖项,而在于从中领悟到自己期望什么,从而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亮点,或是在哪些方面有较强的能力和专长,大二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收获和体会综合起来进行整理和归纳,制定出一个宏观的计划,这个计划不但关乎学业,也必须考虑到职业。


大三是确定自己的过程。大三是大学四年中相当重要的一年,也被称为大学的“焦虑期”。关平认为,确立自己的目标是大三这一年的关键。有了前两年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大家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制定更为明确而有针对性的规划。正如关平所说,“确定自己也是对本人负责的一种表现”。


大四是实现自己的过程。关平认为大四是厚积薄发的一年。此时,大家有足够的“资历”自我衡量,不论考研、实习、出国、就业,任何人都有充分的主动权去选择、去拼搏。但对于大学最后一年手握的主动权,大家更要审慎对待,要以坚定的决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去实践。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关平还建议大家广泛阅读。闲暇之余,关平坚持阅读《环球时报》、《青年报》等,她也喜欢欣赏文学类杂志。她觉得丰富的精神世界是充实大学四年的必要条件,而读书则是精神食粮的重要来源。


争做“分子”的奋斗目标


“要争取做分子,而不是做分母。”这是关平告诉自己的一句非常形象的比喻。要成为多数分母中的少数分子,自然需要更努力的付出以及更丰富的积累。关平大学期间综合成绩评定一直在专业排名第一,大二便顺利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她曾担任耿丹文学社副社长、班长、学习委员等职务,认真负责,团结互助,是老师和同学之间沟通的桥梁;她还是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在图书馆担任义工,在院系活动中服务大家。


关平现在正在一心一意为考研做准备,对语言很感兴趣的她目标是考进北京语言大学。说到考研,她认为在目前这个选择多元化的时代,大家仍应该脚踏实地地去做事情。很多同学想要考研,却仅仅是纸上谈兵,结果,报名的同学很多,实际收获的却寥寥无几。她希望能够通过那句“分子论”,对大家起到激励的作用。


“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这是关平最喜欢的一句话,它诠释的是关平感受生活的一种方式。正是“心中有景”,才能以自信的笑容来面对困难和挫折,才能用坚定的付出浇灌出理想之花。(采访人:陈思思、易帆)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