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耿丹学子在第十五届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11月30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对外经贸大学承办的第十五届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决赛落幕,本次比赛共有50余名首都高校选手进入复赛,10名选手晋级总决赛。我校徐世贤(机制23-1)同学荣获三等奖。本次比赛的主题为“China’s Journey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中国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定题演讲中徐世贤围绕自己的专业,聚焦无人驾驶技术在中国的发展,阐释了无人驾驶技术为中国科技和经济带来的影响。在即兴演讲环节,徐世贤通过对绿色交通的解读,出色完成“How to keep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演讲。
本赛事旨在引导北京大学生勤奋学习,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外语听说技能,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化,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徐世贤同学的比赛心得。
此次北京市大学生演讲比赛,是我第二次参与其中,相较于首次参赛,这次我有了许多新的思考和体会。我将整个比赛过程细分为三个阶段:备赛、参赛、总结。
备赛
在备赛阶段,主题为“中国高质量发展之路”,我自觉运气颇佳,因为我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与比赛题目紧密相连,这使我得以运用专业知识丰富我的演讲稿,力求弥补与英语专业选手在语言能力上的差距。同时,我站在学生和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如何与中国发展紧密联系。备赛过程是整个比赛中最具价值的部分,我们需大量搜集资料,不断优化演讲内容,以呈现最佳状态,这一过程让我受益良多。
参赛
在上一次比赛之后,我参与了多项英语竞赛,显著提升了心理素质及比赛准备和状态调整能力。尽管我已尽力调整比赛状态,但面对来自重点高校实力强劲的对手时,心态仍难免波动。在定题演讲中,由于心态原因,未能发挥最佳水平,成为此次参赛的遗憾。而在提问和即兴演讲环节,相较于去年,我的表现有了显著提升,流畅性和逻辑性均有所增强,这也得益于一年来的不断参赛。唯一的不足是,在大型比赛中仍有些许怯场,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
总结
经历上一次比赛的考验后,在过去一年里,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无论是发音、词汇还是逻辑,都做了充分准备。从个人感受来看,我的抗压能力和比赛能力都有了大幅提升。从比赛结果来看,除了个人能力极强的选手外,与其他高校选手的水平相差无几,这让我信心倍增,期待在未来的比赛中不断进步。
供稿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编辑审核: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