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交流生访谈】系列之十四――余萌

发布时间:2013年5月29日 16:36:10 浏览次数:

    交流经历:

    2012年暑期参加新加坡、马来西亚汉语国际教学实习项目


   


    记者:从新马回来之后感觉到自己有哪些变化?


    余萌:新马回来之后,大四的上半学期我们依然留在学校上课,两门课我听得比较认真。有时候我们会想当然地觉得教外国人中文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当你真正走上讲台,面对着一帮对中文了解少之又少的外国人,即将面临许多在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时,这时候你会想起来理论知识的运用,但是脑子里没有相应的理论知识支撑你的时候,这堂课你可能进行不下去,这一天的教学对你来说就是败笔。所以在校的理论课还是很重要的,从前的我不懂珍惜,但是真的失去了是后悔也来不及的。所以大四上半学期,我自己从上专业课的认真程度,从新马教学当中体会出的中外教学差异上好好地审视了自己。紧接着11月份开始进入自由实习,也就是说学校给了我们一门实践课的机会。从理论课堂转变到实践课堂,我认为自己适应的还是不错的。有了新马实习的基础,有了教育学知识的储备,在我大四实习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信心增强了,课堂应变能力,掌控能力提高不少。

    记者:你在项目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余萌:在实习的过程中,备课上的问题不大,时间上并没有太多的问题。主要还是教学实践过程中,自己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上还是太稚嫩了一点。比如说,一个班级整体的学生都是在你的思维引导下进行思考,但唯独有这么2-3个学生不是,并且他们还是“明目张胆”地在起哄,在干扰你的上课。这时候,你不能说这些学生怎么这么不乖,你只能是与这些调皮的学生抗衡,就像拔河,10个瘦子也许都拔不过2个相扑选手一样。但是这时候你不能用蛮力,不能用不当的言语去打败他们,你只能用巧劲。比如挑几个简单的问题提问他们,给他们小礼品以示奖励(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奖励法是比较常用的),毕竟都还是初一二年级的孩子,他们会被奖品吸引过去,那么这时候我们在顺水推舟地让他们安静,同样他们也就跟着你的教学进行思考。那么这些突发的小意外小事情,是当时真正考验我的东西。还有一个,就是有时候你真正作为老师了,你会不由自主地去琢磨怎么让你的学生能够喜欢你的课喜欢听你讲的内容,那么这里就涉及到我们要把课备好,争取把PPT做好,可以多设计几个游戏环节去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记者:有没有文化差异?可以说几件具体有趣的事情吗?

    余萌:文化差异当然有,但是不会像我们与欧美国家之间产生的那么多,毕竟都是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的学生们相比国内的学生们,同年龄阶段他们更活泼、更善于与人交流、课堂上发言更踊跃。这也与教育环境有关,比如在中国若是有学生课堂上在没有举手的情况下突然发表自己的观点,突然说老师你哪里写错了说错了,估计要是能罚站能打手心这个学生肯定就惨了。但是在马来西亚,上课的氛围随和但不嘈杂。因为班里的学生最多40个,他们主动发言,课堂大声讨论这些行为都是被允许的,当然作为老师就要求你有很强的掌控能力,可以讨论但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停止老师也必须有数。

    另外,学生们的运动会,他们不是像我们这样一个一个班级为一个队伍,而是一个一个社团为一个队伍。这里就要说到,马来西亚中学他们的社团建设比我们现在大学里的建设还具规模还正式,当然参与的学生们兴趣也很高。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社团的团服,因此走在他们的校园里你会看见好多不同的团服,特别有意思。那么,运动会的时候,他们就由社团作为一个组织进行参赛,所以我们当时有幸参加了他们的运动会,看到了很多可爱的黄阵营,绿阵营,蓝正营等。在操场选手们比赛的同时,另一边是学生们自己举行的美食广场,大概是由没有比赛的同学们提供的服务,包括为运动员准备的各式各样的食物和饮料。

    记者:你对未来的规划是什么?


    余萌:我确实是通过这次实习,更加坚定了我要成为一名汉外老师的信念。我喜欢这份职业,我也有热情去把这份工作做得更好。但是,我的老师和我说过一句话,就是你要真正考虑清楚,你的这份热情能否让你坚持未来的10年、20年乃至30年的教育事业。所以,我希望我能坚持下去,不仅仅是成为一名普通的老师,更是能把自己的理想在现实中付诸实践的优秀汉外教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供稿)


 



 


 


XML 地图